二、宣传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2002年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用数据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改革开放特别是最近13年以来,通过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比过去强有力多了。”[38]吴晓灵比较了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和改革之后的相关数据,认为:我国的商品市场建设已是硕果满枝;我国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获得了较快发展。1978年,市场调节价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仅为5%,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的比重几乎为零。到1989年,市场调节价在这三大总量中的比重达到50%左右。而到了2000年,这三个比重已分别高达95.8%、92.5%和87.4%。1997年全国银行间市场交易量仅为4463亿元,到2001年已飙升至49055亿元。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须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回顾了1993-2003年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指出:“这10年来改革最大的成功,就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已经确立。就突出方面来说,一是基本形成了产权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微观基础,非国有经济在产出意义上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3,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竞争机制基本形成;二是市场体系初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形成价格的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土地、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并正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三是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的框架,为政府间接管理和调控经济奠定了方向性的基础,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运用日趋成熟;四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为推动经济市场化提供了重要动力,外向型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和体制转轨进程明显较快。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主要体现在新体制因素的引入、成长与拓展方面,而在旧体制的核心部位要实现向新体制的转轨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