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私学在当时是个空前的壮举,因为孔子打破了原来的等级制度,向所有喜欢学习的人传授知识。
他收学生的条件有三个,第一是要成年,第二是自己有毅力、有恒心学习,第三是要安于贫困。除了对年龄和个人的志向、品德,孔子对自己的学生没有其他要求,也就是说,凡是喜欢学习的成年人,不论老幼、贫贱、国籍等条件,都可以投到他的门下学习。这种教育观点被称为有教无类。
因为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教室,孔子就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学校。他在自家院子里的银杏树下用土堆了一个高台,自己坐在台上教育弟子们读书,这个土台后来被世人称为“杏坛”。
最初,孔子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是些想出人头地的平民子弟和士族子弟。
他们看到孔子经常出入贵族之家,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时常低下身子向孔子咨询问题,所以都对孔子很尊重,于是就投到了他的门下学习。
刚开始的时候,不仅条件简陋,孔子的教学内容也不成熟。直到几年之后,教学内容和规矩才慢慢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