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李渊入关时,张季珣的弟弟张仲琰为上洛县令,率吏民拒守,部下杀了他投降。宇文化及之乱,张仲琰的弟弟张琮为千牛左右,宇文化及杀了他,兄弟三人都死于国难,时人都感到羞愧。
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帝,自封大丞相
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总揽百官。以皇后令立秦王杨浩为帝,居住在别宫,令他发诏画敕书而已,仍以兵监守他。宇文化及任命弟弟宇文智及为左仆射,宇文士及为内史令,裴矩为右仆射。
【华杉讲透】
裴矩保护自己的计策,幸运地收到了效果,给历史提供了一个样本,就是积德,收买人心。底层人民没有权力,在变乱的时候,君臣名分未定,他们就有非常短暂的权力窗口期,而他们很乐意充分展示、发挥和行使权力,决定一个大人物的生死。裴矩的计策,就是为这个时间窗口配套设计的。裴矩无法判断投靠任何一个阵营,他选择了与底层“不结而盟”,这个盟约,是他预期的“心理契约”,现在底层人民履约了。用《孙子兵法》来看,他这也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的伐交之计。
至于许善心母子,如我之前所说,是写历史的规矩,每次弑杀暴君之后,一定要找一个“死难之士”的故事,而且他多半会有一个刚烈的母亲。暴君应该被推翻,但是我们忠君的价值观又怎么弘扬呢?一定要找一个“许善心”出来,让他名垂青史。历史从来不缺死忠之臣,不缺倔强之士,也不缺愿为求名而死的儒生,不知道许善心属于哪一类,或者都是。司马光先写了许善心母子,又写了张季珣兄弟三人,母子兄弟都有了,完成了价值观的平衡,江都之变这一页就翻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