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名震世界影坛的大导演。1939年,他出生于美国底特律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其父是位音乐指挥家兼作曲家。科波拉童年时就混迹于剧院后台,还经常偷看父亲的演出。他从小就对电影十分着迷,17岁时,他进入了霍夫斯特拉学院戏剧系,在参加校内戏剧演出时,他几乎什么都能干。大学毕业后,科波拉进入加州电影学院专攻电影,其间,他应聘参加了好莱坞导演罗杰·考尔曼的摄制组,当了一名打杂工。 从加州电影学院毕业的科波拉起先充当的是编剧的角色。但一开始,名不见经传的他的作品往往被人忽视、贬低。直到1970年,他因《巴顿将军》(《PATTON》)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时,他的才能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此后,科波拉又满怀热情地担任了导演的职务。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影片的立意与美国观众的需要、美国社会的注意力相结合。1972年,科波拉执导了影片《教父》(《The Godfather》),他有意识地去表现了美国黑手党的活动与美国政界、司法界的关系,而且还从同情的视角去表现了这些黑社会人物的“人性”。他们并不是一般影片中常见的那种杀气腾腾的恶霸歹徒,而是同样重视家庭伦理的“严父”和“富有责任心”的“有志青年”。这种新的构思使美国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影片宣传的那种奋斗精神与美国社会一贯提倡的“美国精神”十分契合,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74年,科波拉又执导了《对话》(《The Conversation》)一片。他十分巧妙地在影片中渲染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氛,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美国公众当时出现的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那种惶惶不安情绪。影片广受好评,再次显示了科波拉杰出的导演才华。同年,科波拉还导演了《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 Part Ⅱ》),该片又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当年奥斯卡六项大奖。 《教父》和《对话》使科波拉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商业成就,他更是踌躇满志,希望超过好莱坞历史上那些威名赫赫的电影巨头。经过数年的准备后,他决定独资拍摄《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了。在该片中,他试图用哲学的观点来叙述以战争为代表的暴力如何使人异化的问题。为了拍摄这部巨片,他不惜血本,共耗资三千六百万美元。可是,命运不济,此片推出后,评论界一片死寂,他们看不懂科波拉想要说明什么,观众们对这部高成本新片也并没有表现出科波拉曾经斯待过的热情。该年度的奥斯卡奖角逐中,该片也榜上无名,这对欠下重债的科波拉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继《现代启示录》之后,科波拉为挽回损失,接连拍摄了《One From Heart》(1982)、《The Outsiders》(1983)、《Rumble Fish》(1983)、《The Cotton Club》(1984)、《Peggy Sue Got Matted》(1986)、《Gardens of Stone》(1987)、《The Man and His Dream》(1988)以及《New Youk Stories》(1989)等诸多影片,但大多反映平平,近乎失败。八十年代的科波拉因此而几乎一蹶不振。但是,经历大劫的科波拉还是挺过了难关。1990年,《教父》第三集(《The Godfather Part Ⅲ》)的推出重新为科波拉赢得了昔日的殊荣。而此后的《Barm Stoker's Dracula》(1992) 与《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1994)亦同样使科波拉再显辉煌。最近,科波拉一改老路,拍摄了一部内蕴悲凉的喜剧片《杰克》(《JACK》1996)。对该片的执导使他回想起了自己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被隔离的孤独与恐惧感,这也使他在导演该片时更能融入自己的深切体会。影片以喜剧形式向人们阐述了珍惜光阴的生活理旨,受到了公众的一致好评。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合称好莱坞80年代四大导演。 早年经历 1939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出生在美国底特律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科波拉童年时就混迹于剧院后台,还经常偷看父亲的演出。9岁的时候,他得了小儿麻痹症,天天躺在床上,在自己的大脑里编故事玩。17岁时,他进入了霍夫斯特拉大学戏剧系。大学毕业后,科波拉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专攻电影,其间,他应聘参加了好莱坞导演罗杰·科曼的摄制组,当了一名打杂工 演艺经历 1962年,科波拉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作品《TheBellboyandthePlaygirls》,此后一直在尝试着拍一些短片,其中还包括了色情电影。但这些作品只给他带来了一些赞誉,却让他逐渐地陷入到经济危机当中,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具有导演的天分。1960年后期,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与罗杰·科曼一起制作低成本电影,并撰写剧本。1969年,他与乔治·卢卡斯一起创建了美国活动画片工作室。1970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因与埃德蒙·诺思合写的传记电影《巴顿将军》而获得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此后,科波拉才引起人们的关注。1971年,因为拍片欠账的缘故,法院封了科波拉的办公室。由于被逼上了绝路,科波拉不得不接下了派拉蒙公司《教父》的拍摄工作。1972年,科波拉执导的黑帮电影《教父》上映,他有意识地去表现了美国黑手党的活动与美国政界、司法界的关系,而且还从同情的视角去表现了这些黑社会人物的“人性”。影片上映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反响。影片耗资700万美元,却赚回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11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科波拉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由此,科波拉赢得了投资人和观众的双重认可。1974年,由于《教父》第一集取得的成功,派拉蒙公司提出了《教父2》的拍摄计划,该片仍由科波拉执导并参与了剧本的创作和影片的监制工作,该片获得了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11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6项奖项,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续集电影;而同年上映的,由科波拉编导的惊悚电影《对话》获第2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金棕榈奖。1979年,科波拉独资拍摄了冒险剧情片《现代启示录》。在该片中,他试图用哲学的观点来叙述以战争为代表的暴力如何使人异化的问题。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他不惜血本,共耗资3600万美元。此片推出后,美国评论界一片死寂,观众们对这部高成本新片也并没有表现出科波拉斯待的热情,在奥斯卡上也毫无作为,这使得他遭受了重大打击。不过科波拉因该片获得了第3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82年至1987年,科波拉相继执导了爱情片《心上人》,剧情片《斗鱼》,犯罪片《局外人》、《棉花俱乐部》,奇幻爱情片《佩姬苏要出嫁》和剧情片《石花园》等诸多影片,但大多反映平平,既无艺术成就也谈不上票房成绩。1988年,科波拉离开了好莱坞。1990年,科波拉执导了黑帮电影《教父3》,影片主角延续前作,但加入了安迪·加西亚饰演新一代接班人,导演的女儿索菲亚·科波拉也参加了演出。影片获得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48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各7项提名。1992年,执导并监制了由加里·奥德曼、基努·李维斯主演的恐怖电影《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该片全球票房超过2亿美元。科波拉因此获得第19届土星奖最佳导演。1996年,科波拉拍摄了内蕴悲凉的喜剧片《家有杰克》,讲述一个患有早衰症的男孩杰克的故事。影片以喜剧形式向人们阐述了珍惜光阴的生活理旨,上映后受到好评。1997年,编导了改编自美国作家约翰·格里森姆同名小说的剧情片《造雨人》。2007年,10年没有电影问世的科波拉携哲学冥想片《没有青春的青春》回归影坛,该片改编自罗马尼亚作家兼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的小说,拍摄达18个月。2009年,编导并监制了参杂科波拉早年回忆的半自传性质电影《泰特罗》,该片在第62届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以开幕影片的形式首映。2010年11月14日,科波拉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欧文·G·托尔伯格纪念奖2011年,编导制作了由艾丽·范宁、方·基默主演的惊悚剧情片《此刻与日出之间》,影片讲述了一个融合了哥特式恐怖和浪漫的故事,部分内容为3D版,是科波拉首次拍摄3D电影。 个人生活 家庭科波拉的父亲是美籍意大利裔作曲家卡迈恩·科波拉,母亲是女演员伊塔莉亚·科波拉;科波拉的哥哥奥古斯丁·科波拉曾任旧金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其侄子是好莱坞演员尼古拉斯·凯奇;妹妹塔莉娅·夏尔也是演员,在5部《洛基》中扮演史泰龙的妻子,还主演了三部《教父》,其子詹森·舒瓦兹曼是演员,克里斯多夫·尼尔是导演,而另一子罗伯特·斯沃兹曼是一名音乐家。科波拉的妻子艾琳诺·科波拉是摄像师、时装设计师兼纪录片导演,长子罗曼·科波拉和女儿索菲亚·科波拉都是导演,小儿子吉安·卡罗·科波拉也是一名演员,因车祸去世。葡萄酒科波拉与葡萄酒的渊源可追溯到1975年,他在美国加州纳帕谷用拍摄《教父》所赚的钱买下Inglenook酒庄的1560英亩土地,开始涉足葡萄酒业,并在1978年酿造出第一个年份的鲁比肯红葡萄酒;20年后他又以950万美元买下该酒庄其余90英亩葡萄园和建造于1880年的石头城堡,完全拥有了该酒庄,后将酒庄名称由Niebaum-Coppola酒庄更名为Rubicon酒庄;2002年斥资3150万美元收购邻近Rubicon酒庄的Cohn酒园。2006年又收购索诺玛县亚历山大谷的81英亩葡萄园,后命名为FrancisFordCoppola酒庄。科波拉聘用了波尔多一级庄玛歌酿酒师PhilippeBascaules担任酒庄经理兼酿酒师。科波拉所出品的葡萄酒多次获得国际奖项,而Rubicon酒庄更获得美国《葡萄酒爱好者》杂志2006年的最佳酒庄。 获奖记录 奥斯卡金像奖 2010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欧文·G·托尔伯格纪念奖(获奖) 1991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教父3(提名) 1991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教父3(提名) 1980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现代启示录(提名) 1980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现代启示录(提名) 1980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现代启示录(提名) 1975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教父2(获奖) 1975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教父2(获奖) 1975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对话(提名) 1975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对话(提名) 1975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教父2(获奖) 1974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美国风情画(提名) 1973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教父(获奖) 1973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教父(提名) 1971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巴顿将军(获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 1979第3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现代启示录(获奖) 1979第3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现代启示录(获奖) 1974第2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对话(获奖) 1974第2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对话(获奖) 1974第2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奖对话(获奖) 1967第2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艳侣迷春(提名)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2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获奖)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1991第48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教父3(提名) 1991第48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教父3(提名) 1985第4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棉花俱乐部(提名) 1980第3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电影配乐现代启示录(获奖) 1980第3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现代启示录(获奖) 1975第3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对话(提名) 1975第3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对话(提名) 1975第3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教父2(提名) 1975第3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教父2(提名) 1973第3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教父(获奖) 1973第3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教父(获奖)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91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摄影金奖(获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 1980第3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导演奖现代启示录(获奖) 1980第3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安东尼·阿斯奎斯奖:最佳电影音乐奖现代启示录(提名) 1975第2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导演奖对话(提名) 1975第2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剧本奖对话(提名) 意大利大卫奖 1981第25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制片人影武者(获奖) 1980第24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导演现代启示录(获奖) 土星奖 1993第19届土星奖最佳导演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获奖)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1984第3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贝壳奖斗鱼(获奖) 1969第1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贝壳奖雨族(获奖) 人物评价 科波拉是美国60、70年代涌现出的一批杰出导演之一。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电影人点亮了一盏明灯,是电影界的领路先锋。在艺术方面,科波拉别开天地另创一家;在商业上,他的作品获得了观众和票房的双重肯定。从《巴顿将军》为他捧回第一座小金人开始,科波拉为电影史创立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教父》三部曲在百年影史的各种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成就了他“电影教父”的地位;《吸血惊情四百年》华丽得有如一出意大利歌剧,在此之前从没有人敢把吸血鬼电影拍得如此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