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系列的可读性源于硬科幻作家大刘构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在那个由技术运转起来的近未来时代,无处不在的高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程度的真实感。量子通信和智子,核聚变发动机,太空电梯,深海状态,人体冷冻,降维打击,二向箔,光速飞船,环日对撞机和曲率引擎,流浪宇宙和龟缩黑域,实在是太硬的科幻了,对于文科出身的我来说,需要用很长时间去消化理解。
现代技术文明的特点是其扩张性,文明就是不断地开拓,把自己的尺度像吹气球般不断吹大。在历史上,想想那充满欲望和激情的大航海时代,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文艺复兴唤醒的欧洲文明就覆盖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至于未来,如果文明真能延续下去,它必然无限制地扩大自己的尺度,成为巨大的宏观文明,必然走向太空,成为星系文明。科幻作家们对这样超级尺度的文明进行了许多生动的描述。如尼文的《环形世界》,描写一个文明所建造的环绕恒星的巨大结构;在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中,人类遍布了整个银河系;克拉克的《2001》中的超级文明,更是用一种人类永远无法理解的超时空结构使整个宇宙成为他们的庭院。超光速飞行和量子传输,将成为人类走向更宏大尺度生存空间的手段,当然这是很难想象的,现在我们的太空飞船本体建设、星战武器、循环生态系统、太空港口等技术还处于有待实现的阶段呢!受到资源的限制,人类很可能被永远囚禁在太阳系中。如果没有人体冷冻或其他技术,即便是采用当今理论上最为先进的火箭推进技术,人类在其生命周期内也不可能登陆太阳系外的任何星体。要用火箭向半人马座α星发送一个探测器,至少也需要耗费地球上已产出的全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