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杨坚奉武帝之命,与宇文宪联兵北上,进攻任城王高湝驻守的冀州(今河北冀州市)。高湝出兵迎战,被周军打得大败,旋即被俘。高湝是东魏实际统治者高欢唯一一个在世的儿子,辈尊望重,且名义上受幼帝禅让,称得上是凝聚北齐人心的最后一面旗帜。如今这面旗帜黯然倒下,意味着北齐已经彻底丧失了与北周抗衡的资本,只能乖乖接受被北周吞并的命运。
至此,立国二十八年的北齐宣告覆灭。
灭齐之后,武帝论功行赏,擢升杨坚为柱国、定州(今河北定州市)总管,让他出镇河北。北齐刚刚平定,河北显然是亟需镇抚的要地,杨坚能够获得这个任命,足见通过此次灭齐之战,他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武帝的认可。
然而,当杨坚风尘仆仆地进入定州城,还没来得及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一纸调令便从长安飞到了他的手中——武帝决定将他调往南兖州(今安徽亳州市),并命他即刻赴任。
杨坚强烈地意识到,武帝对他的猜忌之心犹存!
原因很简单,就当时北周的战略格局而言,南兖州的战略价值明显要比定州小得多。虽然从地缘角度看,南兖州与陈朝接壤,一般来讲也属于军事重地,但是,眼下北周的当务之急却不是对付陈朝,而是肃清北齐的残余势力,镇抚刚刚归降的北齐官民,让长安的统治权能够渗透到中原与河北的每一个角落。只有做完这一切,彻底安定北方的局势,继而积蓄力量,才谈得上南征陈朝,完成统一大业。换言之,南兖州的战略意义,势必要到几年以后才能显现。可如今,武帝却迫不及待地把杨坚从河北调往南方,摆明了就是不信任他。